Kuala Lumpur, Malaysia
Joined August 2018
81岁高龄的我国戏剧家梁志成与戏剧文史工作者沈国明博士,联合号召发起“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呼吁有志之士参加。 “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举办目的:第一,希望国内各社团领导、文艺团体负责人和热心人士,能够了解与参加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的展开;第二、成立“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工委会;第三、扩大“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的宣传。 梁志成说,戏剧的任务,正好像文艺一样,... See More
戏剧是推动马来亚社会进步的先锋武器。1907年,吉隆坡戏剧志士成立“文明戏”戏班公演《徐锡麟》,提倡“移风易俗、针砭社会、提高人民智识”的教育功能;1919年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奠定了马华戏剧(话剧)的发展。
马华话剧发展至今拥有百年历史,见证了马华话剧从战前唤醒侨民的“中国魂”,到战后唤醒了马来亚民族意识。战后,马华剧人向英殖民帝国主义争取马来亚的解放和独立,开始由当初的“落叶归根”向“落地生根”的思想观念转换,再加上国际局势改变,华人思想必须发生历史性的情感转换变化。
1945年至1965年,为马华话剧的身份转换时期。马华话剧在观念上,不再服务于救济中国的难民,或响应中国革命运动而作筹赈,而是改变观念,以本土化作为导向,为马来亚的政治、文化、教育服务,宣传马来亚文化属于马来亚人的文化,强调马来亚文化不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马华话剧渐渐地抛开了对中国固有的思想情感,戏剧舞台呈现“情移景随”的变化,戏剧情境也开始反映马来亚的社会现实。身份转换完成后的“马来西亚华语话剧”,在“中国话剧”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另一方面,华人所保存的文化符号,始终没有被抹掉,它在无数的呐喊和战斗中继承下来。马来西亚的华人文化,也成为组成马来西亚文化的一部分,失去了这华人文化,便是一个缺失的马来西亚。
2018年,马华话剧发展迈入第100年,我们有必要展开“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透过各种方式来搜集残留下的图片与文字,再现我国以戏剧作为社会先锋的武器,希望能够促进国人认识和了解马华话剧的百年历史,从这一侧面认识马来西亚华人的根与源,站在马来西亚土地上思考我们的未来。
中华文化促成马来西亚拥有多元文化的鲜明特色之一。在国际上,马来西亚华人放弃了“侨”身份,亦在“一带一路”政策下为马来西亚与中国搭建了稳固的友谊之“桥”。
图片显示上世纪20年代精武体育会的演出照片
图片显示1919年的《槟城新报》剪报
史料在民间
“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负责人沈国明早在南京大学读博期间,已经开始对马华话剧史料的搜集与整理。他自费到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的国家图书馆,翻找残留的马华话剧史料,包括报章、剧本、演出特刊、回忆录等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他相信更多史料还残留在马来西亚民间。
2016年,沈国明已经开始在马来西亚进行田野调查,他到雪兰莪、马六甲、柔佛、大山脚等地去采集史料,都有一定的成果。但是,也面对很大的挑战,如一些已故的剧人亲属拒绝接受约访,一些老剧社负责人则拒绝提供团体的戏剧史料。但是,只要持有恒心和毅力,一切困难都能够化成动力解决。
所以,在81岁高龄我国戏剧家梁志成先生号召与协助下,现在“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准备更有计划性地进行与搜集史料,锁定全国华文独中作为目标和开展。
校园戏剧可称得上是马华戏剧发展的摇篮。过去的不少戏剧推动者,都曾“匿藏”在学校为基地,如杜边、静倩、孙流冰等等,以学校为目标组织马华剧团和演出,如加影育华学校的萌芽话剧团、加影前卫剧社(由学校师生和大众组成)等。除了能收集校园戏剧史料,也能从学校的教职员打听早期在当地推动戏剧的工作者名单。另外,也希望能够让师生认识与了解马华话剧,从而推动戏剧文学与创作。更重要的是,话剧史料还留在民间,也许某一位学生在聆听分享后,回到家里告诉父母或祖父祖母,可能他/她的家就存有一箱演出特刊、旧照片、报章新闻、剧本……甚至也能够透过学校,了解当地过去哪些社团组织在推动戏剧运动。
所以,“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需要善心人士的经费支持和各方面的协助,来完成这一项艰巨的任务和使命。
百年马华话剧抢救历程
2019年:第一阶段
活动包括:收集历史资料,第一手文件以及第二手剪报等有关马华的资料
1-3月份:中马——吉隆坡、雪兰莪、森美兰,共10间华文独立中学
4-5月份:南马——柔佛、马六甲,共10间华文独立中学
6-8月份:中、北马——槟城、霹雳、吉打、吉兰丹、彭亨、登嘉楼,共18间华文独立中学
9-12月份:东马——砂拉越和沙巴,共23间华文独立中学
2020:第二阶段,后期书籍出版
简介:涵盖“百年马华话剧史:总论”、“百年马华话剧史:人物篇”、“百年马华话剧史:剧团篇”、“百年马华话剧史:文本篇”等四部书。
1-6月:整理与化成文字
7-9月:校对文字、排版与出版
10-12月:百年马华话剧史出版
*资料种类:文稿、场刊、宣传单、新闻剪报、杂志报道、海报、照片、录影视频、讲话记录、口述历史等等。
最终目标,是设立一间“戏剧文化馆”,展示珍贵的史料,向公众开放,让公众了解这一百年来戏剧在我国的土地上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人数:3人
交通:RM50,000(包括西马一辆汽车的汽油津贴、过路费、停车费和维修费,以及东马使用飞机、巴士、租车等费用)
住宿:RM20,000(预计200天,平均3人每天的住宿为RM100)
膳食:RM12,000(预计200天,平均一天三餐RM20 x 3人)
工作人员津贴:RM60,000(预计200天,平均每天每人RM100 x 3人)
通讯:RM3,000
宣传:RM3,000
杂费:RM2,000
总数:RM150,000
媒体报导
附录:关于马来西亚华人
从马来亚独立到马来西亚成立至今60年,华人人口在战后初期占马来亚人口的40多巴仙,到现在只有20几巴仙,人口大幅度递减下,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都起着很大的变化。
马来西亚华人,在独立前被称为“华侨”,意指南来的中国人。华侨在马来亚,少部分当“头家”,大部分当“苦力”,还有一部分从事教育与文化艺术工作,各自在不同领域发挥角色,推动马来亚迈入现代化社会,争取国家的独立与繁荣。
但是,我们这一代在马来西亚土生土长的华裔,在短短的半世纪,知道我们的祖先来自中国,至于怎么来?为什么来?在血与火的战斗中,各民族携手捍卫马来西亚这片土地,这一段属于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故事,我们的集体回忆,已经逐渐消逝。
华裔在马来亚生活的过程中,从战前(太平洋战争)支持孙中山推翻中国封建帝制、救济中国难民、推动华侨教育,以及将马来亚作为支援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华侨的思想和情感都心系中国。但是,经过日本帝国主义蝗军践踏与蹂躏马来亚之后,各民族从“抗日援华”转向“抗日卫马”,共同负起保卫马来亚的精神,华侨的情感已经渐渐转向马来亚。
The Malaysian Chinese (Ma-hua) drama has entered its first century of development, hence we should carry out the campaign “Rescue of A century’s historical data of Ma-hua drama”, in order to collect the remaining pictures and word documents to reproduce the function of drama as the essential weap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will also encourage the people to know well and learn more about the history of Ma-hua drama, as well as study the origin of Malaysia Chinese from another different angle, and think of our future with standing on the land of Malaysia.
Indeed, drama is the essential weapon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society. At the year 1907,a group of drama enthusiasts had been promoting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drama by presenting the “Xu Xi-Lin”,and the 4th of May New Cultural Movement in China at 1919 had also established the foundation of Ma-hua drama.
The Ma-hua drama changes from attraction of the China attribu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to the awakening of Malaya national consciousness before and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Chinese started to rethink their identity and make a right turn on their emotional changes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ircumstances.
During 1945 to 1965, Ma-hua drama was undergoing a process of identity change. In the senses of idealism, it was no more helping the China migrants nor donating to their revolutionary campaign, instead of that, it promoted the Malaya culture which belongs to the Malaya local society, and emphasized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culture and Malayan culture.
After the shifting of paradigm, the drama had become more reflective on focusing the Malaya social reality. It grew on the basis of China drama and developed into its own type of Malaya drama. By the way, the Chinese cultural signals had not been abolished totally, it still inherited in various fights and numerous struggles. A Malaysian culture will not be complete if there is a missing of Malaysia Chinese culture, this culture is part of the constitution of our nation culture.
Nowadays, Chinese culture has been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 of the multi-cultural scene in Malaysia. Malaysia Chinese has politically rejected the “overseas Chinese” status,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helping the Malaysia in building a “friendship bridge” under the policy of OBOR with China.
Kuala Lumpur, Malaysia
Joined August 2018
81岁高龄的我国戏剧家梁志成与戏剧文史工作者沈国明博士,联合号召发起“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呼吁有志之士参加。 “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举办目的:第一,希望国内各社团领导、文艺团体负责人和热心人士,能够了解与参加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的展开;第二、成立“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工委会;第三、扩大“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的宣传。 梁志成说,戏剧的任务,正好像文艺一样,是反映时代,反映社会,反映人生,针砭时弊,指引人生走向正确方向。它不仅教育人民认识社会,更重要的是要改革社会。 他说,由于战争祸害、英政府实施紧急法管制,大马华人很多弥足珍贵的戏剧文献、剪报资料、剧本、评论等资料,不是散失殆尽,就是自行焚毁,荡然无存。所以,展开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刻不容缓。 另一方面,继2018年7月份最新一期《季风带》文学杂志季刊刊登了沈国明所撰写的《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宣言》之后,引起社会的关注。 心向太阳剧坊主席沈国明说,根据已故马新文史学家方修先生认为,马华话剧萌芽于1919年。过去,马华话剧是 “宣传武器”之一,在社会上扮演着重要的社会功能角色。 他强调,当迎来马华话剧诞生百年之际,关心马华文艺发展的人士,有必要协助展开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再现我国灿烂的戏剧之花,唤醒国人的集体回忆和故事。 “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的开展,将于2018年9月至12月份的每月第一个周日下午3时至5时,在吉隆坡邵氏广场1楼紫藤文化广场举行说明会,现场备有茶点招待,欢迎热心人士出席。有意出席者,需预先报名,询问:心向太阳剧坊016-2322693或云手文创基金会016-8831628。 此次活动由心向太阳剧坊主办,紫藤提供场地和茶点招待,云手文创基金会为支持单位。
Kuala Lumpur, Malaysia
Joined August 2018
81岁高龄的我国戏剧家梁志成与戏剧文史工作者沈国明博士,联合号召发起“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呼吁有志之士参加。 “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举办目的:第一,希望国内各社团领导、文艺团体负责人和热心人士,能够了解与参加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的展开;第二、成立“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工委会;第三、扩大“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的宣传。 梁志成说,戏剧的任务,正好像文艺一样,... See More
戏剧是推动马来亚社会进步的先锋武器。1907年,吉隆坡戏剧志士成立“文明戏”戏班公演《徐锡麟》,提倡“移风易俗、针砭社会、提高人民智识”的教育功能;1919年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奠定了马华戏剧(话剧)的发展。
马华话剧发展至今拥有百年历史,见证了马华话剧从战前唤醒侨民的“中国魂”,到战后唤醒了马来亚民族意识。战后,马华剧人向英殖民帝国主义争取马来亚的解放和独立,开始由当初的“落叶归根”向“落地生根”的思想观念转换,再加上国际局势改变,华人思想必须发生历史性的情感转换变化。
1945年至1965年,为马华话剧的身份转换时期。马华话剧在观念上,不再服务于救济中国的难民,或响应中国革命运动而作筹赈,而是改变观念,以本土化作为导向,为马来亚的政治、文化、教育服务,宣传马来亚文化属于马来亚人的文化,强调马来亚文化不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马华话剧渐渐地抛开了对中国固有的思想情感,戏剧舞台呈现“情移景随”的变化,戏剧情境也开始反映马来亚的社会现实。身份转换完成后的“马来西亚华语话剧”,在“中国话剧”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另一方面,华人所保存的文化符号,始终没有被抹掉,它在无数的呐喊和战斗中继承下来。马来西亚的华人文化,也成为组成马来西亚文化的一部分,失去了这华人文化,便是一个缺失的马来西亚。
2018年,马华话剧发展迈入第100年,我们有必要展开“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透过各种方式来搜集残留下的图片与文字,再现我国以戏剧作为社会先锋的武器,希望能够促进国人认识和了解马华话剧的百年历史,从这一侧面认识马来西亚华人的根与源,站在马来西亚土地上思考我们的未来。
中华文化促成马来西亚拥有多元文化的鲜明特色之一。在国际上,马来西亚华人放弃了“侨”身份,亦在“一带一路”政策下为马来西亚与中国搭建了稳固的友谊之“桥”。
图片显示上世纪20年代精武体育会的演出照片
图片显示1919年的《槟城新报》剪报
史料在民间
“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负责人沈国明早在南京大学读博期间,已经开始对马华话剧史料的搜集与整理。他自费到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的国家图书馆,翻找残留的马华话剧史料,包括报章、剧本、演出特刊、回忆录等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他相信更多史料还残留在马来西亚民间。
2016年,沈国明已经开始在马来西亚进行田野调查,他到雪兰莪、马六甲、柔佛、大山脚等地去采集史料,都有一定的成果。但是,也面对很大的挑战,如一些已故的剧人亲属拒绝接受约访,一些老剧社负责人则拒绝提供团体的戏剧史料。但是,只要持有恒心和毅力,一切困难都能够化成动力解决。
所以,在81岁高龄我国戏剧家梁志成先生号召与协助下,现在“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准备更有计划性地进行与搜集史料,锁定全国华文独中作为目标和开展。
校园戏剧可称得上是马华戏剧发展的摇篮。过去的不少戏剧推动者,都曾“匿藏”在学校为基地,如杜边、静倩、孙流冰等等,以学校为目标组织马华剧团和演出,如加影育华学校的萌芽话剧团、加影前卫剧社(由学校师生和大众组成)等。除了能收集校园戏剧史料,也能从学校的教职员打听早期在当地推动戏剧的工作者名单。另外,也希望能够让师生认识与了解马华话剧,从而推动戏剧文学与创作。更重要的是,话剧史料还留在民间,也许某一位学生在聆听分享后,回到家里告诉父母或祖父祖母,可能他/她的家就存有一箱演出特刊、旧照片、报章新闻、剧本……甚至也能够透过学校,了解当地过去哪些社团组织在推动戏剧运动。
所以,“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需要善心人士的经费支持和各方面的协助,来完成这一项艰巨的任务和使命。
百年马华话剧抢救历程
2019年:第一阶段
活动包括:收集历史资料,第一手文件以及第二手剪报等有关马华的资料
1-3月份:中马——吉隆坡、雪兰莪、森美兰,共10间华文独立中学
4-5月份:南马——柔佛、马六甲,共10间华文独立中学
6-8月份:中、北马——槟城、霹雳、吉打、吉兰丹、彭亨、登嘉楼,共18间华文独立中学
9-12月份:东马——砂拉越和沙巴,共23间华文独立中学
2020:第二阶段,后期书籍出版
简介:涵盖“百年马华话剧史:总论”、“百年马华话剧史:人物篇”、“百年马华话剧史:剧团篇”、“百年马华话剧史:文本篇”等四部书。
1-6月:整理与化成文字
7-9月:校对文字、排版与出版
10-12月:百年马华话剧史出版
*资料种类:文稿、场刊、宣传单、新闻剪报、杂志报道、海报、照片、录影视频、讲话记录、口述历史等等。
最终目标,是设立一间“戏剧文化馆”,展示珍贵的史料,向公众开放,让公众了解这一百年来戏剧在我国的土地上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人数:3人
交通:RM50,000(包括西马一辆汽车的汽油津贴、过路费、停车费和维修费,以及东马使用飞机、巴士、租车等费用)
住宿:RM20,000(预计200天,平均3人每天的住宿为RM100)
膳食:RM12,000(预计200天,平均一天三餐RM20 x 3人)
工作人员津贴:RM60,000(预计200天,平均每天每人RM100 x 3人)
通讯:RM3,000
宣传:RM3,000
杂费:RM2,000
总数:RM150,000
媒体报导
附录:关于马来西亚华人
从马来亚独立到马来西亚成立至今60年,华人人口在战后初期占马来亚人口的40多巴仙,到现在只有20几巴仙,人口大幅度递减下,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都起着很大的变化。
马来西亚华人,在独立前被称为“华侨”,意指南来的中国人。华侨在马来亚,少部分当“头家”,大部分当“苦力”,还有一部分从事教育与文化艺术工作,各自在不同领域发挥角色,推动马来亚迈入现代化社会,争取国家的独立与繁荣。
但是,我们这一代在马来西亚土生土长的华裔,在短短的半世纪,知道我们的祖先来自中国,至于怎么来?为什么来?在血与火的战斗中,各民族携手捍卫马来西亚这片土地,这一段属于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故事,我们的集体回忆,已经逐渐消逝。
华裔在马来亚生活的过程中,从战前(太平洋战争)支持孙中山推翻中国封建帝制、救济中国难民、推动华侨教育,以及将马来亚作为支援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华侨的思想和情感都心系中国。但是,经过日本帝国主义蝗军践踏与蹂躏马来亚之后,各民族从“抗日援华”转向“抗日卫马”,共同负起保卫马来亚的精神,华侨的情感已经渐渐转向马来亚。
The Malaysian Chinese (Ma-hua) drama has entered its first century of development, hence we should carry out the campaign “Rescue of A century’s historical data of Ma-hua drama”, in order to collect the remaining pictures and word documents to reproduce the function of drama as the essential weap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will also encourage the people to know well and learn more about the history of Ma-hua drama, as well as study the origin of Malaysia Chinese from another different angle, and think of our future with standing on the land of Malaysia.
Indeed, drama is the essential weapon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society. At the year 1907,a group of drama enthusiasts had been promoting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drama by presenting the “Xu Xi-Lin”,and the 4th of May New Cultural Movement in China at 1919 had also established the foundation of Ma-hua drama.
The Ma-hua drama changes from attraction of the China attribu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to the awakening of Malaya national consciousness before and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Chinese started to rethink their identity and make a right turn on their emotional changes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ircumstances.
During 1945 to 1965, Ma-hua drama was undergoing a process of identity change. In the senses of idealism, it was no more helping the China migrants nor donating to their revolutionary campaign, instead of that, it promoted the Malaya culture which belongs to the Malaya local society, and emphasized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culture and Malayan culture.
After the shifting of paradigm, the drama had become more reflective on focusing the Malaya social reality. It grew on the basis of China drama and developed into its own type of Malaya drama. By the way, the Chinese cultural signals had not been abolished totally, it still inherited in various fights and numerous struggles. A Malaysian culture will not be complete if there is a missing of Malaysia Chinese culture, this culture is part of the constitution of our nation culture.
Nowadays, Chinese culture has been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 of the multi-cultural scene in Malaysia. Malaysia Chinese has politically rejected the “overseas Chinese” status,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helping the Malaysia in building a “friendship bridge” under the policy of OBOR with China.
Kuala Lumpur, Malaysia
Joined August 2018
81岁高龄的我国戏剧家梁志成与戏剧文史工作者沈国明博士,联合号召发起“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呼吁有志之士参加。 “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举办目的:第一,希望国内各社团领导、文艺团体负责人和热心人士,能够了解与参加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的展开;第二、成立“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工委会;第三、扩大“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的宣传。 梁志成说,戏剧的任务,正好像文艺一样,是反映时代,反映社会,反映人生,针砭时弊,指引人生走向正确方向。它不仅教育人民认识社会,更重要的是要改革社会。 他说,由于战争祸害、英政府实施紧急法管制,大马华人很多弥足珍贵的戏剧文献、剪报资料、剧本、评论等资料,不是散失殆尽,就是自行焚毁,荡然无存。所以,展开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刻不容缓。 另一方面,继2018年7月份最新一期《季风带》文学杂志季刊刊登了沈国明所撰写的《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宣言》之后,引起社会的关注。 心向太阳剧坊主席沈国明说,根据已故马新文史学家方修先生认为,马华话剧萌芽于1919年。过去,马华话剧是 “宣传武器”之一,在社会上扮演着重要的社会功能角色。 他强调,当迎来马华话剧诞生百年之际,关心马华文艺发展的人士,有必要协助展开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再现我国灿烂的戏剧之花,唤醒国人的集体回忆和故事。 “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的开展,将于2018年9月至12月份的每月第一个周日下午3时至5时,在吉隆坡邵氏广场1楼紫藤文化广场举行说明会,现场备有茶点招待,欢迎热心人士出席。有意出席者,需预先报名,询问:心向太阳剧坊016-2322693或云手文创基金会016-8831628。 此次活动由心向太阳剧坊主办,紫藤提供场地和茶点招待,云手文创基金会为支持单位。